近日,南山区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建设完成,标志着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实现全线贯通。
这是《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首个落地的项目。
一个可知可感的 公园深圳、山海连城的美好画面 将正式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 市民将能在深圳中心城区 畅享山、河、海、城 交织共融的步道乐趣
通山达海 贯城串趣 多维度展现大美城市格局
根据《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深圳推出“一脊一带二十廊”山海连城的特有空间规划方案,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进行系统连接和生态廊道贯通。
其中远足径郊野径是依托深圳山体、海岸、河流或湿地等自然风景资源基底,串联重要城市节点、历史建筑、自然景观,连通碧道、海岸线形成的徒步路线。
山海通廊从北到南 可从塘朗山最高点极目阁 徒步至山脚下的茶光登山口 再经过新修建的紫涧园进入大沙河生态长廊 在大沙河的入海口 又与深圳湾公园无缝衔接 实现山、河、海连通
在塘朗山郊野公园登高望远 在大沙河生态长廊感受 自然生态美景与校园人文气息相映成趣
在深圳湾公园拥抱大海
从山到河再到海,一次赏遍 山海相连的视觉通达让人心旷神怡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不仅连接了自然郊野公园、生态水廊和滨海休闲带,更是贯穿深圳东西260公里远足径纵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脊一带二十廊”山海连城空间规划的建设典范。
打通断点,串珠成线 因地制宜推动线路贯通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 实现全线贯通 重点和难点在于打通各处生态断点 今年上半年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在多次实地线路踏勘 自然资源调查后惊喜地发现
大沙河生态长廊茶光段距离塘朗山郊野公园未开发的红花岭片区仅仅隔着一条珠光北路,直线距离不足150米,具备实现连通的可行条件。
市、区城管部门快速联动响应 着手打通步道断点,推动山海通廊贯通 塘朗山郊野公园红花岭片区尚未开发,原本没有行人步行可达的路线,两者之间是一个荒废的建材市场,植被杂乱,堆满了废弃物。
为打通步道断点,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修建社区公园的形式,让原本的“三不管”地带,“变身”成为如今的紫涧园。
作为连通着城市与郊野径的过渡区域,紫涧园内不仅设置了洗手间、科普牌、入口标识牌等设施,为了保留城市发展印记,原来由当地农民种植的香蕉林和部分乡土植物也得以保留和梳理。
沿途指示牌
这里,既是人们进入郊野径前的休憩点,也能让人初步体验自然野趣。 市城管部门在塘朗山郊野公园新设茶光入口,南山区城管部门以此为起点,建设红花岭片区远足径示范段步道,串联塘朗山郊野公园和社区公园紫涧园,接入郊野公园原有园路,可达塘朗山主景区、再至最高点极目阁。
自然观景休憩平台
坚持“三零原则” 实行生态化建设
在远足径、郊野径建设过程中 深圳城管部门始终秉持“三零原则”
三零原则 “坚持水泥步道零增长、生命物种零冲击、生态环境零损失”,尽量保持路面原生态,保留山林现有特色,在山中现有土路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贯通,使步道与周围环境达到最高程度的融合,以最低冲击的形式有效解决隐患,提升徒步体验感,达到“自然无痕”的效果。
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 全线采用超过20种手作步道工法 进行道路提升处理 为了更好地保留自然坡面,体现远足径的原始野趣,设置双结式拉绳来帮助行人保持身体平衡等,让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在生态修复提升的同时,切实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健康需求。
沿途休憩平台
通过设置路缘石的方式,防止游客不规律行走踩踏周边植被,将沿途的生态承载力控制在较好的范围。
因而步道周边可见花狭口蛙、黑眶蟾蜍、铜蜓蜥、野猪、豹猫等动物活动痕迹,可听褐翅鸦鹃、红耳鹎、暗绿绣眼鸟、黑脸噪鹛等鸟儿喧闹活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步道。
豹猫
来源 |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部分图片来源 | 方向生态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信息整理,编辑:果香,转载请申请授权,文章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